牙齿是人类身体最坚硬的器官,却又异常脆弱,很容易受到”攻击“,尤其是乳牙,防止乳牙龋坏有以下几个误区,快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不吃糖,不龋齿
爱吃糖,又不好好刷牙的孩子的确是很容易患龋的,但吃糖并不是导致龋齿的唯一因素。龋齿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如遗传因素、牙齿发育结构、清洁不力、牙菌斑等都是诱因。另外,这个糖不一定特指糖果。像面包、面条、米饭等淀粉类食物,残留在口腔内也会转变成糖,最终被细菌分解成酸,酸会腐蚀牙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龋齿。所以,不给孩子吃糖,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会长龋齿。
如果孩子特别爱吃糖和甜食,怎么吃才能减少对牙齿的损害?首先,相同量的糖,一次性短时间吃完比分次长时间吃危害要小;其次,尽量选择粘性不强的甜食,越黏的食物越容易长时间附着在牙面上,且不容易清洁;最后,吃完甜食要及时漱口或刷牙。
误区二:含氟牙膏不可用,会中毒
含氟牙膏可以起到预防龋齿的效果——氟能与牙釉质中的成分结合,使牙齿表面变得坚固,同时氟还能抑制口腔中细菌的生长繁殖。
氟过量的确会造成中毒,但儿童牙膏的含氟量很低,且每次使用的只有豌豆大小的牙膏量,即便全部被吞咽了也不会造成氟过量,我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美国牙科协会建议:所有的儿童从第一颗牙齿萌出后就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包含三岁以下的儿童。中华口腔医学会建议:3岁以上儿童就可以用含氟牙膏,但需在成人正确指导下使用;6岁以下的孩子,牙膏用量不要超过黄豆大小,即不超过0.5g或5毫米长。
误区三:漱口代替刷牙
漱口虽然也能清洁口腔,但效果远不如刷牙,刷牙通过用力摩擦可以将附着在牙面上的牙垢和牙菌斑清除掉,而单纯的漱口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的。当孩子可以配合刷牙了或具备刷牙条件时,一定不要以漱口代替刷牙。
此外,比起成人的牙齿,乳牙排列相对较松,牙缝更容易出现食物嵌塞,为了预防龋齿,辅助使用牙线清洁牙齿也是必不可少的,牙线可以清掉牙缝间的食物残渣、软垢和牙菌斑,刷牙并辅助使用牙线,可以做到深度清洁口腔。美国牙科协会建议,当孩子的两颗牙齿慢慢靠拢到可以碰到一起,大概2岁半到3岁时,就可以使用牙线辅助清洁了,最好每天使用至少一次。
即使这样,我们也可能不能完全避免乳牙龋坏,家长们务必摒除“乳牙不用治,早晚会换掉”的想法,否则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1、间隙感染
蛀牙根尖炎症扩散成间隙感染,整个上唇部、面部肿起来,甚至会影响生命。
2、恒牙“躺枪”
确实,乳牙反正是要换,但是恒牙位于乳牙根尖方向,会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全或异位萌出。
3、脸型歪斜
单侧牙齿问题往往会导致患儿偏侧咀嚼,久而久之,会造成下颌骨不适、一侧牙齿磨损严重等问题,最糟糕的是,脸型歪斜。
4、影响自信
前牙大范围龋坏,孩子只能“笑不露齿”,对小朋友的自信心也是重重的打击。
【温馨提醒】如有疑问还可以在线客服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同时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可享受免挂号费、全口检查费、到院无需排队优先就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