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难免因为磕碰而受伤,因外伤导致牙齿松动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牙外伤多发于儿童前牙,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孩子的健康。
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牙外伤的情况非常常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牙外伤这个话题。
几种常见的牙外伤情况
牙外伤,是指牙齿受到突然的外力打击或撞击、咀嚼时误咬砂石或金属异物、甚至是误咬餐具所引起的牙体、牙髓以及牙周的组织损伤。严重时,多个牙同时外伤,往往伴有牙槽突骨折,外力过大或摔伤颌面部时,可同时造成上、下颌骨的骨折。牙齿外伤后若不及时检查治疗,会造成牙齿变色、松动、移位乃至脱落。
一般情况下,牙外伤根据牙齿受伤程度主要分为三种:牙震荡、牙折断、牙脱出。
遇到牙外伤的情况,一定要去看牙医。
切记:不管什么程度的牙外伤,都要去看牙医。
牙震荡看似小问题,实则暗藏隐患
牙震荡通常是指牙齿受外力冲击,牙体外观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受到碰撞的牙齿,用肉眼可能看不出有什么损伤,很容易被忽视,觉得没必要看医生。但牙震荡也有轻重之分,外力伤害会引起牙周膜和牙髓组织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仅靠目测判断不靠谱。
牙髓位于牙髓腔内,有很多的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里面有血管和神经,血管供应整个牙体组织的营养,神经感觉周围的各种刺激。轻微的牙髓充血一般可以自愈,但如果伤势较重,时间久了导致牙髓坏死,牙齿无法吸收营养,会渐渐失去知觉,甚至变色、脱落。有数据显示,牙外伤后出现牙髓病变的几率高达97%。所以,牙齿受到外力冲击,就算没有明显损坏,也要及时就医。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是乳牙被撞,要注意观察牙根伤势,避免伤及恒牙牙胚;如果是刚长出不久的恒牙被撞,这个阶段牙根可能还没有完全长好,伤及牙神经的可能性比成年人要大,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出现类似牙根停止发育这样的严重后果。
牙齿折断或脱出,家长要特别注意
当牙齿受到很大外力撞击的时候,牙齿可能会出现折断或脱出的情况。
当牙齿部分磕断时,如果断裂的部分较大,应立即在现场找到孩子断裂的牙齿,放进纯牛奶或生理盐水中保存,并立即前往医院找医生治疗。2小时内是断齿复原的最佳治疗时机,牙齿粘回去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牙齿碎得很严重,这种情况可能就没有必要帮孩子搜集这些牙齿碎片了,应立即去找医生治疗。
如果撞击严重,导致牙齿脱出,即牙齿脱离牙槽窝整个掉了出来,这是牙外伤最严重的状况之一。如果在30分钟内进行急救,把脱落牙齿“种”回去的成功率非常高,当然,时间越短越好。
遇到牙齿脱出的情况,首先立即把脱落的牙齿找到,切记用手指捏着牙冠,不要触碰牙根,以免伤害牙根部位的活性细胞,然后把牙齿放入纯牛奶或生理盐水中保存,立即就医。千万不要用纸包着或者直接揣兜里带着去医院,那样整个牙齿干干的,细胞都死光了,会大大降低治疗修复的成功率。
如果实在没有纯牛奶,也没有生理盐水,这时候可以直接把牙齿放回口腔,如果你知道牙齿的方向,最好直接把牙齿塞回拔牙窝,这种操作可能会有难度,可以直接让孩子含在嘴里。需要注意的是,牙齿脱出牙槽窝的时间越短,再植成功率就越高。
日常如何预防牙外伤?
8~10岁是恒前牙外伤的高发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普遍活泼好动,难免会有磕碰,预防牙外伤,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带孩子找医生做一个防护牙套。
孩子在参与轮滑、溜冰、篮球、攀爬等容易发生磕碰的运动项目时,戴上防护牙套,可以缓解牙齿及颌骨在碰撞中受到的冲击力,降低舌头外伤、牙齿外伤和颌骨外伤发生的几率。
【温馨提醒】如有疑问还可以在线客服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同时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可享受免挂号费、全口检查费、到院无需排队优先就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