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是怎么从“小洞”发展到“大洞”的、经过怎样的发展阶段?又该怎样治疗?
1、萌芽阶段:白斑
开始阶段,牙垢沉积在牙齿表面,牙齿表面珐琅质被牙垢中的细菌消化糖后,排泄出来的酸溶解,就发生所谓的“脱矿”了,又被称为脱钙。也就是牙齿中的钙减少了,色泽就变成白粉笔色(白琧)。表面看是白斑,只是颜色有变化。但在显微镜下观察,牙齿的表面下方已经在偷偷改变了坚实的结构(牙釉质的结晶——羟基磷灰石的溶出),这是牙齿发生蛀牙的噩梦起源。
2、浅龋阶段:釉质龋
脱矿没有及时注意修复继续发展,牙齿表面开始出现可见的缺损,就成为我们说的蛀牙、牙洞了。
浅龋,就是仅限于牙齿表层的龋坏,龋坏范围只涉及釉质,此时只能在牙齿的窝沟点隙处看到黑色的龋坏,主观上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对冷热酸甜均不会有异常的感觉。当龋齿发生在这个阶段时,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认真刷牙就能控制龋病进展,将龋坏转变为静止龋,只需每年定期检查确定龋坏没有进展即可,如果发现龋坏有进展,龋坏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则需要及时充填补牙即可,很容易治疗。
早期的龋齿患者是没有感觉的,因此最容易出现拖延,导致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预防及发现最佳龋齿的方法是每隔半年做一次洗牙及口腔检查。
如何自己判断是否有龋齿呢? 你可以用牙签去轻轻扎这些地方,只要稍微有“阻滞”,有被卡住的感觉就代表存有龋洞。
3、中龋阶段:牙本质或牙骨质龋
浅龋阶段本人感觉不到不适,但口腔科医师检查能发现龋洞;如果不加处理,牙齿进一步受到腐蚀,会变得敏感,出现牙齿敏感症状,“进口”的食物一出现温度、酸碱度、冷热改变就容易酸痛不止,当刺激因素去除后,症状马上缓解,这个阶段就叫中龋。
此时表面龋病进展到了牙本质,由于牙本质中所含无机物较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在结构上又有很多小管,有利于细菌入侵,因此此时龋坏进展很快,容易形成龋洞。此时,龋齿必须马上充填,补牙后,咀嚼功能完全不受影响,且永久不会再次龋变。否则龋齿极易发展成深龋。
4、深龋阶段
当龋齿在牙本质层快速发展,当发展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腔时,患者可有明显的主观症状,患者对冷热、酸甜和机械刺激有明显的激发性疼痛,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典型的食物嵌塞痛,即饮食后食物塞入龋洞造成疼痛,这就进入深龋阶段。
此时,龋坏已经接近牙髓腔,除了常规的补牙治疗外,还需要在补牙材料底层、髓室上方放置保护牙神经的药物(盖髓术)。
5、牙髓炎阶段
如果此时依然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深龋盖髓治疗失败,龋坏里的细菌会入侵牙神经。
在上面的牙齿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牙神经处于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当牙神经发炎时,牙髓充血水肿,髓室内压力急剧升高(想象一下高压锅或者火山),巨大的压力压迫牙神经,刺激牙神经产生剧痛,此阶段临床上叫急性牙髓炎。
典型表现是:牙齿出现自发疼痛,并且逐渐加剧,重者夜间睡眠受到影响,需要口含冷水才能使疼痛稍有缓解。由于缺乏充分的侧支循环,牙髓一旦发炎,不能自行消除,必须摘除牙髓才能缓解症状,并且需要去除牙髓腔内的感染,再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充填密封根管,杜绝再感染。
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方法是根管治疗手术。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牙一般都可以保存。但若治疗不及时,感染会进一步扩散,引起根尖周的炎症,甚至最终导致牙齿的丧失
6、根尖周炎阶段
疾病至此,如果患者仍旧未及时治疗,牙神经内的细菌会继续向深层入侵,到达牙根的根尖区域,此时称为根尖周炎。此时牙髓组织大部或全部坏死,患牙的自发疼痛反而减弱,牙根区域出现跳痛,牙齿咬合疼痛,并出现患牙伸长浮起的感觉。
治疗根尖周炎较治疗牙髓疾病有更大的难度。因为炎症已发展到根尖周组织,细菌感染不仅局限在牙髓组织内,而是扩散到根管壁及根尖周组织。此时牙髓多已坏死,牙髓腔已成为自身防御能力达不到的死腔,而根尖周组织血运丰富修复再生能力极强,如能清除根管内病源刺激物,大部分根尖病变可以修复愈合。可以说根尖周病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口腔疾病治疗医疗水平
治疗上,临床主要以开髓引流以及切开排脓治疗为主。如果患者会伴有剧烈疼痛剧烈或者炎症扩张等症状,还需要入院进行抗生素药物以及止痛药物治疗。
【温馨提醒】如有疑问还可以在线客服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同时通过网上预约挂号,可享受免挂号费、全口检查费、到院无需排队优先就诊服务。